学校新闻

【你好,美好纺大】校领导为服装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通讯员:赵诗 阎浩来源:学校办公室 阅读:发布时间:2023-03-03审稿:学校办公室

“同学们,面前映入眼帘的是嫘祖......”3月2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锦银教授来到荆楚纺织非遗馆为服装学院本科学子讲授“开学第一课”,追溯服饰起源、领略纺大精神、剖析纺大校训,殷切嘱咐同学们要结合专业特色,在荆楚非遗文化中认识纺织文化,践行纺大文化,提高文化自信自强。

罗锦银以“嫘祖始蚕”的典故开篇,向在场的同学们讲述嫘祖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故事。他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先辈在五千多年前就发现了蚕丝可以用来制作衣物,又进一步发明出养蚕取丝的技术,运用智慧让人类脱掉树叶、兽皮穿上衣服。罗锦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的根脉,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一颗礼敬之心,学会挖掘蕴含其中的强大力量,用以指导生活实践,启发智慧学习。

罗锦银站在织布机前,详细为同学们展示“红安大布”的制作过程。他谈到,用经线和纬线交织出的“红安大布”不仅体现了传统纺织的高超技艺,更饱含了中华儿女心系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深厚情感。他强调,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灵魂,学校确立“自强不息 经天纬地”为纺大精神,就是要培养像经纬交织的“红安大布”一样,既能“经纬天地、经天纬地”有雄才大略的治国之才,又能传承“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红安精神的报国之才。

罗锦银邀请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叶洪光教授详细讲解了距今2300多年在战国楚墓马山一号墓发掘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在当今服装领域的应用。罗锦银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同学们看到的“汉绣”就是把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生动例子,纺大还有很多这样的鲜活案例,比如:我们研制了月面国旗、火星着陆巡视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你们的学长学姐荣获了“挑战杯”特等奖等等,希望大家不断了解传统文化、楚文化,秉承“崇真尚美”校训,科学上求真,人文上求美,自觉投身国家发展建设之中,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真是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牢记使命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努力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要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传承和创新,肩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推动文化自强,用我们自己的文化涵养、激励正在奋斗的青春。

编辑:赵诗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