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武汉纺织大学思政通识公选课《尚美中国》第三季第10讲在阳光校区崇志楼T201开讲。校长徐卫林院士以“面向碳中和的纺织产业技术进展”为题,讲解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下,以科技、时尚、绿色重新定位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非织造等推进全产业链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以纤维轮为核心拓展了现代纺织工业的研究、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他还特别介绍了我校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及代表性科技成果。课程最后,徐卫林院士与现场同学热情互动,并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本次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文礼主持。

徐卫林从全球气候变暖导入,从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代工业发展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视角和纺织工业的全流程、全产业链的行业视角两大方面,讲解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碳排放较高的产业。研究表明,纺织业每生产1公斤的纺织品平均排放23公斤温室气体。减少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他从纤维新材料持续创新升级、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着力高端化发展、绿色制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讲述了纺织工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

徐卫林基于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分布格局和全球纺织产业的历次转移及全球分工体系,明确中国纺织已成为“支撑世界纺织工业体系平衡运行的核心力量”,地位无可替代;他基于纺织服装行业的全产业链和全流程详细分析了纺织工业的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并以非织造布为例介绍了产业现状、前沿技术与产品趋势。他以纤维轮为核心,从航空航天、生物医用、建筑行业、环境治理、交通运输、农业用、智能穿戴等方面介绍了纤维材料和纺织品涉及各行各业的应用领域,特别着重介绍了我校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三大方向六大领域以及系列代表性技术成果,譬如“嫦娥五号”织物版月面国旗、“天问一号” 火星着陆巡视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织物结构调控高适应性小口径人造血管、纺织基心脏瓣膜支架、结构生色彩色碳纤维等。

课程最后,徐卫林与同学们进行现场互动,面对面答疑,针对同学们关心的专业学习压力、考研深造价值、校园环境改善等问题一一解答,同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勉励同学们一定要怀揣梦想学习,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要找到自己专业兴趣可以帮助激发问题意识,要培养一个运动爱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不断增强个人自信心,努力实现个人未来的美好发展。

马克思学院副院长孙文礼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校长徐卫林院士从纺织专业视角解读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他对纺织工业全产业链和全流程的高度熟悉,充分展现了他过硬的专业素养、厚实的学术功底与敏锐的研究前沿。徐卫林院士以自身的成长发展经历为大家树立了模范和榜样,他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树立梦想,发现兴趣,培养问题意识,专业学习要能够“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积极关注时事热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找到行业前沿的发展趋势,于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相信自己未来大有可为,努力为未来努力。








摄影:刘凯 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