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究院是承担重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摇篮,加强党的建设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近年来,为着力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技术研究院以“党建+”为载体,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红色引擎”。
“党建+理论学习”,深学善思笃行,凝心聚力增强向心力。技术研究院将主题党日与研究团队组会相结合,组织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在大家聚齐进行项目讨论的同时,集中学习党的知识,促进研究深度与广度。利用好线上支部群、线下月度学习,组织“一日一习” 推送,在党员活动室建立图书角,营造红色党建氛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上,研究院党总支实施“同心圆”工程,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有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开展线上专题党课,以亲身经历讲述国外及国内抗疫做法,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优秀研究生向党组织靠拢,2020年,申请入党44人,10名同志顺利发展为预备党员。

技术研究院党总支中心组扩大学习
“党建+教学科研”,传承科学精神,集智攻关提升战斗力。技术研究院党总支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民主集中制,扎实开好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确保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运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有力武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讨论、碰撞思想,提高团队力和工作效率。做好党建“加法”,实现教学科研“乘法”。探索按研究团队建立党支部,聚力打造党建先锋、科研高地,确保党组织在服务科学研究、加强科学研究方面起到更好的促进、保障作用。通过举办科研讲座、学生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拓宽党员交流渠道,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科研讲座

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党建+结对共建”,坚持共建共享,产学研融合新动力。技术研究院党总支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推进与湖北绿宇环保有限公司“携手共建、助力重振”校企共建活动,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梳理携手共建、校企合作进展,交流各自党建工作开展情况,针对下一步委派党建指导员,帮助指导企业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等具体任务进行了研讨。科研对接教师及时深入绿宇车间开展对接交流,帮助企业解决了涤纶回收时的颜色脱色问题,就“淀粉胶再生环保聚酯改性剂的开发”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决胎基布回潮率高、强力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研究院服务社会的能力。

“携手共建、助力重振”校企共建活动启动仪式
“党建+文化传承”,重视德育美育,潜移默化焕发“精气神”。技术研究院在科研团队中实行精细化分级管理,按照研究方向将全部老师和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集中办公,坚持出入门禁、上下班打卡、实验耗材统一申购、年终按项目小组进行考核,效仿市场经济的模式,进一步激发工作效率和科研产出。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校史校情,注重建设优良学风、院风。倡导师生在科研攻关的同时,注重锻炼身体、强壮体魄。定期组织教职工户外健康徒步活动,举办学生“趣味运动会”,丰富师生文化生活,让大家放松身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科研教学当中。

组织教职工户外健康徒步活动

学生趣味运动会
近三年的快速发展,技术研究院的专任教师总数已由2018年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46人,平台还汇聚着来自纺织、材料、化工、机械等院系的50余名流动科研教师,他们加入技术研究院不同的科研团队,成为推动学校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研究生规模突破120人,2020年录取66人(其中985、211高校5人),3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2020年,疫情丝毫没有阻止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的脚步,各平台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16篇;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1项,武汉市科技局项目2项以及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项目1项。2020年度总到账经费达到1700余万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30%,再创校内新高。
报国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技术研究院将持续发扬“三牛”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这个立足点,不断增强平台开放这个着力点,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水平这个支撑点,抢抓机遇、团结协作、乘势而上,全力做好开路先锋、当好排头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