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推动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绣)传承基地建设

通讯员:陈海英 汪涛来源:科技处 非遗中心 阅读:发布时间:2020-07-09审稿:冯军

7月7日下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工作协调会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召开。校长彭育园出席会议并对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办、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研工部、学工部、团委、资产与实验管理处、服装学院、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处长冯军主持。

undefined

基地申报负责人非遗中心主任叶洪光教授介绍了非遗中心现有汉绣传承与研究的工作基础,传承基地建设目标,并从课程教学、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六个方面介绍了三年建设任务和目标。通过基地建设,加强汉绣艺术和文化的教育普及、保护传承、研究创新和传播交流,让汉绣艺术嵌入我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深度挖掘汉绣艺术的文化内涵,以汉绣工作坊“设计力量+传统技艺”的运作模式,提升汉绣艺术与文化的影响力,建成湖北省乃至全国传统纺织文化传承的示范点。资产与实验管理处副处长、非遗中心副主任赵金龙对基地建设任务做了分工说明,希望参会各部门积极协同合作,将与汉绣基地相关的任务事项纳入到各部门工作计划中,共同完成基地建设任务。汉绣专家冯泽民教授从自己十余年的研究角度,谈了对基地申报、建设的感想。参会单位就基地建设和任务分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承诺严格按照教育部基地建设六项任务和分工进行落实,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认真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彭育园总结讲话指出,大学教育是眼界教育、知识体系重构教育,校园文化的差距是对艺术和历史的尊重的差距造成的,建设一所好的大学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武汉纺织大学对纺织文化的传承负有当仁不让的使命,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开放性的接受和传承以汉绣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享受文化熏陶。他对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获批和建设意义重大,是教育部对我校文化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二、要把基地纳入学校科研平台管理,按照教育部平台标准给予支持;三、理顺基地的管理和运行体制,作为科研平台划归服装学院管理,服装学院负责基地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四、参与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基地建设六项任务和分工进行落实,将分工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认真完成基地建设,发挥好基地文化育人的功能;五,以基地的验收和中期建设为目标,把基地建设纳入设计学学科建设,把艺术设计学科人才队伍用好,把基地建设好、开放好,扩大基地的宣传,提高知名度,为申博作重要支撑。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