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环境学院19级建环本科生贾炎璋,我的家在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绿山村,父母均是普通的乡村医生。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抗战疫情。而我们家也不例外,家中同时有两个医生,可以想象日常生活会有多么忙乱。
(父亲在村委会消毒)
1月22日晚,大雨。一个仅带了口罩和身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在高速路口为进城人员检测体温,体温过高者会重复检测几次,确保无发烧病人入城。他在临时搭建的挡雨棚里静守着,决不会让任何一个人不经过检测就入城。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也是我的父亲贾光海。
在前两天,也就是1月20日,镇上开防疫会议,通知高速路口设点防止疫情流入。“就让我去第一个去守吧,防疫人人有责,更是我们医生的责任”,父亲在会议上这样对领导表态。回家后,我有点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要第一天去守,难道不知道防护物资要过几天才能运过来吗?等防护物资来了再去啊。父亲笑着说:“总要有人第一天去守吧,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放心,我身体好得很,没事的”。
而随着疫情愈发严重,并没有守多久的路口就正式封城了,守路口也就此作罢,但是父亲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他的战场主要在村里——上门查体温、发烧病人跟踪及防疫宣传。
我的母亲余海燕,和天下的母亲一样平凡,每天都为她的两个儿子及老人劳神费心,一日三餐从不曾落下,家里总是整整齐齐,总是能把工作和生活处理的井井有条;同时,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总是热心对待患者,为病人解除病痛。自疫情爆发以来,曾经能将工作和生活完美协调的她只能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在村里巡查,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与预防知识,告诉村民一定要戴口罩、少串门、勤洗手。只要知道了哪家有不舒服的人,不管有多远有多晚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父母早起为村里老人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
疫情持续的时间很长了,可我还没有和我的父母一起吃过几餐饭。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村里忙上忙下。遇到个别警惕性不强的人时,他们耐心地讲解告知让别人认识到严重性;遇到紧张过度的人,他们细心安慰。从武汉返乡的人,他们连续15天上门测量体温。为减少病毒的传播与扩散,他们每天背着沉重的消毒箱,提着消毒液,在村里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记得2月16号早上,昨晚下的雪还未融化,父母来不及做早饭,一早背着药箱就出发了。而这所做的一切,在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都是靠他们的双脚去完成的。多少次我已进入梦乡他们也都还没回来。
他们也想过回家来吃饭,可是由于来回花费的时间较多,他们每天都吃泡面来解决温饱。即使大年三十吃团圆饭,接到村民电话身体不适有点发烧,饭也顾不上吃就赶紧收拾东西准备走了。奶奶不理解地说:“你们每天都这么忙,年饭都没吃完,等吃完饭再去可以吗?”“妈,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要紧,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到岗,这也是职责所在!”话音还未落,家里的门就已经被急匆匆的关上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们晚上十点多才回来,我正想和他们聊聊天,可我看见他们脸上带着的是深深的疲倦,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饭还是热的,你们吃了就赶紧去休息吧。他们说先坐一下,等会再吃。结果坐上沙发一会就睡着了。而没过多久,电话又响起了,他们洗了把脸就又背着药箱出去了,那个漆黑的夜晚,他们前前后后出去了四次。值得高兴的是,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在他们所管辖区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例病症。
(我帮助父母整理的回访记录)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也力所能及的参与到这场全民“抗疫”中去。父母每天出去“防疫”,我总是早早的帮他们把村民的信息、一般病患的跟进情况整理出来,做好记录和统计,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快速准确地告诉他们。而从前五谷不分的我,也承担起了家里的后勤工作,做好每天的一日三餐,照顾好自己和弟弟,为他们分忧。因为我每天要求弟弟早睡,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过父母了。
疫情面前,无畏担当。虽然我的父母只是千千万万抵御疫情的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但他们的无畏精神同样伟大。我想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在努力,在奋战,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