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11月27日上午,国际处党支部书记林莉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讲授主题教育党课。校长彭育园作为普通党员参加党课,国际处全体党员同志参加党课学习。

林莉结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及指导意义、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等方面,对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她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历史和当代世界的现实,人类文明具有相对性和交融性的特征,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保护文明或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世界大势的清醒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作为高等教育的外事工作者,要在知识和认知层面、行为和人际交往层面以及个性与品质层面提升自身素质,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要在日常工作中检视问题,提升管理与服务保障水平。她还对学校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的融合创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彭育园作为支部普通党员发表了学习感言。他指出,此次党课站位高,针对性和时效性强。教育的改革开放是教育全球化的重要一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最高境界的表达。在《尚美中国》公选课即将结课之际,本次党课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将习近平外交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了深入并充分的阐述,对于促进学校国际化发展,引领纺大师生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纺大声音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彭育园强调,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其核心表现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全态化和体系化。在日常工作中,国际处支部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当、积极奉献,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让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对于学校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的发展和定位,彭育园建议,研究院要在增进多元文化的人文交流方面寻找切入点,同时宣传服务理念,并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
彭育园希望国际处继续坚持师生至上的服务理念,加强机制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提升集中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加强同校内各部门和国内外友好院校的联系,为师生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文交流提供新平台,以此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