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发挥智力优势,绽放美丽青春——我校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基层工作纪实

通讯员:李彦樟来源:人事处 阅读:发布时间:2019-08-28审稿:高建勋

今年上半年,我校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刘雪亭、柯贵珍、陈少华、崔永明四位青年博士在襄阳、汉川、广水、秭归等地挂职锻炼期间,深入基层一线,指导企事业单位做好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和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工作,积极为当地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谱写了一曲美丽的青春赞歌。

发挥专业优势 破解企业难题

纺织工业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青年博士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一线,面对企业研发生产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投身企业产品研发,破解一个个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提速。

汉川是湖北省纺织产业的重镇,湖北名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市内重要企业,面向市场生产各类高档涤纶缝纫线。纺织学院刘雪亭博士到岗第一天,她就跑遍了企业的试验室和生产车间,迅速熟悉了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通过与生产技术人员的沟通和交流,知悉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刘雪亭博士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查阅了厚厚一摞的技术资料,并同相关专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生产难题,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赞扬。

刘雪亭博士指导企业攻关技术难题

襄阳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纱、织造、印染及家纺制品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型企业。纺织学院柯贵珍博士了解到阻燃、吸湿排汗、导电、相变、防紫外线等功能纺织品的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公司一直期望在这些功能纺织品方面有所突破。拥有多年纺织专业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柯贵珍博士当即表态加入公司天丝系列产品的绿色染整方面的工作,积极为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研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柯贵珍博士深入企业生产车间指导工作

材料学院陈少华博士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他挂职宜昌市秭归吉盛织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期间,深入车间,熟悉各生产工序,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调研结果,向企业提出了新的抗菌工艺。同时,邀请材料学院具有相关背景的教授参与技术升级交流,取得了较好的交流效果,力争早日实现新型抗菌工艺在公司的生产运用,协助企业完成产品升级。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博士们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促进企业产品、工艺升级换代,积极助力企业破解一批燃眉之急的难题,为企业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投身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乡村

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随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若实行“一刀切”关闭污染企业,面临着民众就业困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若不关闭污染企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又影响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建设。作为我校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崔永明博士结合自身专业,选择挂职于随县环保局,负责随县石材行业清洁生产状况调查及清洁生产标准制定实施。走马上任伊始,崔博士就马不停蹄地调查随县环境污染问题,听取相关企业汇报,督促企业完成环保整改。

崔永明博士参与指导采石企业对雨水收集池进行防渗漏处理

半年来,崔博士实地调查了随县吴山镇石材开采区这个环境污染大户,认真检查了矿区覆土复绿现场及矿山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状况,仔细查看石材加工车间冲水降尘环保设施、沉淀池建设、干湿分离设备等运行情况。针对该镇的石材开采污染情况,崔博士对症下药,开出了自己的单方,提出在矿山上或附近引进石材废料利用企业,如利用石材废料生产建筑用石子,在园区内引进配套的污泥加工利用企业,比如利用污泥制作建筑用砖,这样既减少污染,还能增加产值。

崔永明博士参与指导厂区进行平整及固化

为迎接国家及省环保督查,崔博士作为随县环保局人员入住万和石材园区,每天风尘仆仆,对石材厂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工艺设备及建筑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提出了4项改进措施,经过近2个月不辞辛劳的现场督查及整改,园区内8个加工区和矿山开采区废料清理及覆土、绿化工程也基本达到了环保整改要求。

崔永明博士与随县环保局同事检查采石企业环保工作

环潭镇水泥厂噪音扰民及粉尘污染问题一直是民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崔博士同随县环保局同事一道,多次走访附近群众,发现该厂确实存在生产时间不合理,生产过程噪音超标、粉尘超标等问题。与同事们一道,对工厂提出了规范生产时间,安装隔音墙和围墙顶部安装喷淋设备减少粉尘污染等整改措施,经过督促整改,厂区附近晚间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民众对环保局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崔永明博士同环保局同事深入企业检查和督导污染整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崔永明博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挥了自己的光和热。

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校企合作

服务总有期限,博士们挂职服务期满后,带动的发展势头能否持续?为了把先进的知识、理念、技术留在当地、留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校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校企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

一是积极为当地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服务期间,刘雪亭博士就花了大量心血指导湖北名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并推荐相关的网络课程促进技术人员系统学习。柯贵珍博士、陈少华博士在挂职期间,以企业新产品开发为契机,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下大力气培养企业技术人才,帮助企业提高技术人员开发水平。

二是设立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实习基地。崔永明博士积极与随县环保局沟通,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设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今年暑假,已有8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随县环保局实习,让学生参与污水和大气检测、环保法规文件整理、环境评价等工作,锻炼学生工作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为随县环保局增加了工作人手。

三是积极牵线搭桥,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博士们在挂职期间,都积极深入了解当地政府及企业对专业人员、专业技术方面的进一步需求,牵线搭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桥梁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挂职服务企事业单位的经历,是我们一生的宝藏!”几位青年博士深有感触地说道,大家经过半年的基层锻炼,在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对未来的发展大有益处。面对只剩半年的挂职服务时间,他们表示将以时不待我人生态度,在地方广阔的天地中,去追逐梦想,绽放美丽的青春。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