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弦歌不辍,风雨历练,纺大甲子,薪火相传。今年10月18日,纺大将迎来创新发展暨办学60周年纪念大会。
60周年校庆在武汉纺织大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纺大将以“崇真尚美六十载 经天纬地百年梦”为主题,以“校史、校友、校貌”为主线,讲述“崇真尚美”纺大故事,传递“自强不息 经天纬地”纺大精神,展示波澜壮阔的纺大改革发展成果。
如今,校庆大幕已拉开,金色秋季同欢唱,万千师生庆丰收。为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校庆文化氛围,学校新闻网推出《纺大甲子》60个关键词解读纺大专栏,专栏将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党建思政、服务社会、校园文化八个方面,选取60个颇具典型性、代表性的词语和事件,以此为线索,为读者提供一个快捷了解纺大历史传统、文化气象、精神魅力,尤其是办学50年至今纺大发展变化的窗口。
筚路蓝缕,先贤创业流芳韵;甲子传承,几番迁移岁月稠。60载沧桑巨变,纺大始终与时代脉搏同起伏,与民族纺织业发展共沉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这所特色鲜明高等学府风雨兼程的厚重回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纺大人薪火相传的壮丽景观。因时间有限、认知有限,有关纺大精神、历史记忆等相关文献不可胜数,选取内容难免以偏概全,望读者诸君指正。
30、打造人才高地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理念,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让人才积聚的正能量充分释放。
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学校拥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6人,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_”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_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6人。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第二层次人选10人,“_”人选105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2人。
31、实施精准引才
学校充分调研人才需求,制定“有重点、有侧重、不扎堆”的引才策略,发挥引才传统渠道作用,创新性地开展“弟子引才、邮件引才、以才引才”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讲述人才故事等多种创新方式宣传人才引进政策,瞄准人才需求,引进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人才,每位新进校的人才都必须融入团队,承担明确的工作任务。
学校每年引进50余名博士,对新进博士给予2年保护期,建立新聘教师助教制度,强调对引进人才的“合同化”管理,明确了引进人才的岗位性质、职责、任职条件、工作目标、权利义务等内容,明确了二级院(部)的责任和工作目标,实现了“一人一合同”,更好地激励和促进人才作用发挥,形成学校人才良性的评价和管理,为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2、_入选
“_奖励计划”是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性工程,是吸引集聚德才兼备、矢志爱国奉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的重要举措,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徐卫林教授潜心科研,带领研究团队在纺织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原创性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和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3年,徐卫林教授入选“_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用行动践行着“自强不息 经天纬地”的纺大精神。
33、人才项目闪耀
引进一个海外专家,就是打开一扇窗户。我校以人才项目为牵引,在继续从欧美引进人才的同时,将传统纺织业中心——俄罗斯、乌克兰、捷克等地区和国家作为新的人才增长点,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的方式,引进国际知名专家,加强深度融合。
为做好人才落地工作,学校积极申报各类国家级和省市级人才项目,构建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体系,近五年获批人才经费4300余万元,为人才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4、阳光学者助力
“阳光学者计划”是学校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校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了“阳光学者计划”。学校历年已聘任阳光学者97人,并以此为基础,孵化获批湖北省“_”人选105人,这些学者在各学科领域内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结合发展实际,2018年制定了新的“阳光学者计划”,鼓励校内外学者积极申报,畅通申报渠道,进一步构建了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重大人才计划对应衔接、相互促进、具有系统性的人才发展体系。
35、进修渠道通畅
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制定了一系列学历提升政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政策,将青年教师的继续深造和科研、产业相结合,把握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引育并举,储备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人才梯队初步形成。学校鼓励中青年职工到国内外访学研修,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举办“出国访学论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推进教师队伍博士化,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全方位助力青年骨干教师更快成长。
近年来已有200余名教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地方合作和湖北省教育厅高校青年教师等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6、职称制度、聘期考核改革深化
学校建立健全以岗位分类为基础、科学评价为核心、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的职称制度,2013年成功在省职改办备案高校教师、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书资料等专业技术职务中、初级评审权。2017年,省职改办同意我校组建高校教师正高级、实验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职称评审权的获批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师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学校严格全员聘期管理,以岗位目标任务为主要依据,开展全员岗位聘期考核,重点对二、三级教授进行聘期考核和选聘。此外,学校每年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年度和聘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工资发放、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考核、规范聘用,实现了“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
37、幸福纺大建设
学校克服学生人数减少、收入减少等困难,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教职工收入,逐年加大人员经费的投入,校内分配总额大幅度增加,落实“幸福纺大建设工程”。学校根据发展情况和财力状况,分别于2007年、2012年、2015年和2017年多次提高调整公积金缴费标准,每年适当提高年终分配、绩效工资标准逐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教职工幸福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