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我校“挑绣之韵非遗服饰秀”亮相北京恭王府

通讯员:李坤来源:非遗中心 阅读:发布时间:2018-06-15审稿:

近日,我校非遗研究中心设计团队以“挑绣之韵”为主题,在北京恭王府参加了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我校副校长黄运平、“_”专家维克多教授、服装学院负责人等出席活动。

荆楚地区的纺织非遗文化内涵丰富,刺绣历史达数千年之久,发展至今刺绣形式多样。其中武汉汉绣、黄梅挑花、阳新布贴、红安绣活以及湖南花瑶挑花、苗族挑花、安徽望江挑花等项目都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荆州汉绣、荆州民间刺绣、大冶刺绣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们共同起源于中华文明源流之一的楚文化,既有地域性刺绣,民间绣活,也有少数民族刺绣。共同组成刺绣艺术大家族,在荆楚地区相互补充,相映生辉,承载着当地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共同构成了荆楚地区特有的刺绣文化,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此次展示的是我校非遗研究中心设计团队与2016至2018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学员牵手合作,在培训期间开发设计的优秀非遗服饰作品,共计40余件(套)。这些服饰作品结合荆楚地区的多种纺织刺绣类非遗项目的元素,衣饰图案均由学员们素手绣成,凝聚各地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服装的时尚设计理念,使传统精湛的荆楚手工技艺与时尚审美完美结合,演绎出不同风格的刺绣服装,让荆楚民间挑补绣艺术及作品更好地走入现代生活。

“挑绣之韵•非遗服饰秀”分两个部分展示:

第一部分:挑花服饰

挑花又名“十字挑花”,其特点是重挑不重绣,所用材料为当地生产的棉胚布,艺人仅靠一根线一根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经线和纬线交织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对比强烈,立体感强的图案。此次展示的湖北黄梅挑花,安徽望江挑花,湖南花瑶挑花、湘西苗族挑花,都是楚地代代流传的民间技艺,又各有千秋。

挑花服饰设计采用今年流行的衬衣式连衣裙款,面料为重绉真丝,衣领、口袋、袖牌略微夸张,黑白色调,简洁干净,在衣服的前片,后片、袖牌、衣领上装饰有来自民间不同民族的挑花图案,多彩的黄梅挑花,青白的望江挑花,细腻的花瑶挑花,生趣的苗族挑花,在摇曳的重绉真丝上更显灵动。

第二部分:绣花服饰

分布在湖北各地的的武汉汉绣、红安绣活、荆州汉绣、荆州民间绣活、大冶刺绣以及阳新布贴,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楚绣。他们色彩鲜明富丽、线条挺拔分明、造型拙朴生动、绣迹粗狂奔放、气氛浓烈祥和、针法规范灵巧,其中以汉绣盘金绣尤为突出,产生屈原的《楚辞·招魂》中“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的效果,呈现楚文化富于想象的表现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绣花服饰设计采用简洁大方的连衣裙款,缎面重磅真丝面料沉稳贵气。汉绣等荆楚刺绣的经典图案在真丝面料上光彩夺目,牡丹花卉、金龙祥云,金丝银线,相得益彰。

服装秀首先由三分钟介绍视频展开,然后由苗族挑花传承人吹奏木叶曲、黄梅七仙女艺术团带来具有湖北地区特色的黄梅戏新唱热场,在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让观众更加清楚此次非遗服饰秀的设计主题和文化内涵。紧接着出场的是46套非遗服饰,其中还包括两套童装,将荆楚地区的纺织文化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并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最后我校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叶洪光上台致谢,并与出席活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挑绣之韵”非遗服饰秀为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承办院校和研培学员的共同成果,服装制作由我校设计团队完成,挑绣制作由来自湖北武汉、荆州、黄梅,大冶、红安、阳新,安徽望江,湖南隆回、溆浦、泸溪的各民族民间刺绣和挑花的学员们完成。他们以创新的设计,娴熟的技艺,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为我们展示出这一件件精湛的挑补绣服饰作品。同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传统工艺+设计力量”的新型文化生态模式,更好的保护、传承、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