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全球专家共话“融合·共创”新未来 第三届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汉隆重开幕

通讯员:郭梦娜来源:服装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10-27审稿:郭泰辰、陶辉

10月27日上午,以“融合·共创:科技与文化助力时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武汉纺织大学建全会堂盛大开幕。本届国际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希腊、孟加拉国、葡萄牙等国的十余位顶尖学者与产业先锋,共同探讨科技如何重塑设计、生产与教育。主旨论坛围绕“材料创新”“智能穿戴”“数字孪生”“可持续设计”及“跨文化教育”等核心议题,分享前沿洞察,勾勒未来时尚新图景。此次国际会议开幕式由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陶辉主持,600余人参加开幕式和主旨论坛。

(会议现场)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傅欣致辞)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傅欣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共识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届会议主题精准把握了产业变革核心,将为全球时尚产业注入新智慧。作为国内唯一以“纺织”命名的高校,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纺织学科稳居全球前列,在月面国旗、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服装学院深耕智能穿戴等领域,培养的新质人才成果显著。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搭建高水平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共同开创时尚产业更可持续的未来。

(湖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梁薇致辞)

湖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梁薇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本届国际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约束的背景下,推动时尚产业绿色化、智能化与全球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届会议主题精准呼应了产业变革需求,凸显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梁薇强调,纺织服装是湖北的重点支柱产业,武汉纺织大学作为省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人才培养与可持续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湖北省教育厅将持续支持学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学科建设,并期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搭建跨文化协作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时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产业与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秘书长白静致辞)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秘书长白静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届会议以“融合共创科技与文化,助力时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精确把握了时代脉搏,深刻回应了产业关注。她强调,当前全球时尚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与智能化转型,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白静特别肯定了武汉纺织大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现的“纺大力量”,以及其为产业可持续转型提供的坚实科技与人才支撑。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陶辉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主旨论坛顺利举行。主旨论坛分别由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王栋、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时装学院教授Patsy Perry、香港理工大学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金土教授主持。核心议题与专家阵容(按出场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教授作报告)

· 徐卫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主题:《纺织服装的时尚与可持续发展》

徐卫林在讲话中聚焦纺织服装产业的时尚与可持续发展。他指出,近年来,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的指导思想,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材料创新、先进加工与绿色技术为核心,驱动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进一步解析了纺织新材料、环保染色技术和植物染料染色技术等前沿科技如何赋能时尚设计,并通过废旧纺织品与可持续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绿色环保的产业新生态,最终推动时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构建科技赋能与设计引领的现代时尚产业体系提供了发展路径。

(香港理工大学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金土作报告)

· 范金土(香港理工大学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主题:《智能自适应纺织品与可穿戴技术》

范金土指出,面对全球气温上升与极端天气频发的挑战,智能自适应纺织品与可穿戴技术对于维持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舒适与性能至关重要。他回顾了该领域的既往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植物结构织物、热响应仿生织物、湿度响应气孔状织物以及热电冷却服装等前沿方向的创新成果。

(希腊西阿提卡大学教授,AUTEX前主席Savvas Vassiliadis作报告)

·Savvas Vassiliadis(希腊西阿提卡大学教授,AUTEX前主席),主题:《智能纺织品、能量采集与设计的“忧思”》

Savvas Vassiliadis在报告中探讨了智能纺织品与能量采集技术为时尚设计领域带来的新挑战。他指出,基于热电、压电等原理的能量采集系统是智能纺织品的核心模块,其与服装的深度融合在提供功能的同时,也显著影响了设计流程,限制了美学表达的多样性,导致不同设计师的作品趋同。他强调,这一现状对设计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设计师需在技术约束下进行创作,这既推动了更友好、易整合元件的研发,也凸显了培养兼具技术背景与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的重要性。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郴作报告)

· 刘郴(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Style3D)创始人兼CEO),主题:《数智时代产业迭代与教育新机遇》

刘郴探讨了数字智能技术对时尚产业与教育体系带来的深刻变革。他指出,3D设计、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正驱动研发、生产与营销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迭代。这一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促使教育必须在课程体系、实践模式与知识结构上同步更新,以产教融合新范式应对数智时代的新机遇,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新质人才库。

(日本文化时尚大学院大学校长櫛下町伸一作报告)

· 櫛下町伸一(日本文化时尚大学院大学校长),主题:《创造激发新思维与生活方式的服装》

櫛下町伸一提出,服装制作是连接内在“思想”与外在“行动”的创造性实践,能够有效催化个人生活状态的转变。他强调,从构想到成衣的完整过程构成一个微循环,将抽象的变革愿望转化为具体可触的成果。通过亲身参与这一物质创造,个人不仅能获得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更能借助日常穿着的“服装”这一载体,持续巩固和内化新的自我认知。研究表明,服装生产不仅是技能的习得,更是一种有力的“自我形塑”实践哲学。

(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工学院副院长Raul Fangueiro作报告)

· Raul Fangueiro(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工学院副院长),主题:《重新思考自然废料:将生物基残留物转化为高价值材料》

Raul Fangueiro在报告中聚焦于对天然废弃物的价值重构,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将香蕉叶、菠萝叶等农业副产品及海洋废弃藻类,通过生物与物理技术转化为高价值纤维材料。具体创新包括利用果胶酶处理优化纤维性能,开发适用于非织造布与生物基复合材料的解决方案;从藻类中提取环保色素以替代合成染料;并研制基于聚己内酯与壳聚糖的纳米纤维膜,用于纺织废水处理。该研究为纺织行业提供了从废弃物到高性能材料的可持续循环路径,有力推动了产业绿色转型与资源效率提升。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时装学院教授Patsy Perry作报告)

· Patsy Perry(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时装学院教授),主题:《奢侈品品牌叙事中可持续性与工艺的挑战》

Patsy Perry探讨了可持续发展与工艺叙事在奢侈品牌中面临的挑战。她指出,随着近期伦理争议的出现,奢侈品牌常用来佐证其品质的“工艺叙事”正受到真实性拷问。报告追溯了奢侈品牌通过授权经营、线上零售及生产外包追求市场增长的演变历程,并审视其在面临日益增长的透明度及对人与地球责任要求时的核心价值。研究进一步思考了奢侈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路径,探讨其如何共同维护奢侈品牌在品质与价值层面的优越性。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崔荣荣教授作报告)

· 崔荣荣(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主题:《时尚可持续与数智设计路径》

崔荣荣在报告中聚焦于全球气候危机与消费反思背景下时尚产业的可持续转型挑战,他提出数智技术以其高效、精准与创新特性,是破解资源消耗与废旧纺织品循环难题的关键路径。报告从政策、行业与文化多维度探讨了可持续时尚与数智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为案例,阐释了依托“新时尚科技、新生活风尚、新文明传统”三大维度的总体方案。通过引入“数智+”理念与生成式设计,使传统图案与服装焕发新生,构建起科技、生活与文明荣融共生的可持续时尚新生态。

(意大利应用艺术与设计学院纺织与时尚设计部战略总监Marina Spadafora作报告)

· Marina Spadafora(意大利应用艺术与设计学院纺织与时尚设计部战略总监),主题:《重新定义可持续时尚的未来》

Marina Spadafora围绕“重新定义可持续时尚未来”展开论述。她指出,时尚产业正面临深刻的伦理与生态转型需求,亟需通过设计创新、材料革命与生产模式重构来回应这一挑战。报告强调,设计师应超越传统角色,成为可持续理念的实践者与倡导者,将公平贸易、本地化生产与文化尊重融入创作全程,推动时尚从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兼具美学价值、社会责任与环境意识的新范式,最终实现产业与地球的和解与共生。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凌雅丽作报告)

· 凌雅丽(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主题:《人体绘画比例与服装创意造型设计与制作》

凌雅丽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从设计构思到实物实现的一体化创作过程。她强调,设计师亲历从草图到成品的全过程至关重要——笔下灵动的线条承载着无限想象,而唯有设计师本人最能精准传达其创作意图。这种作者性的全程把控,使设计、造型与工艺得以有机统一,其成果远胜于委托他人实现的常规模式。报告通过风格化设计师案例,系统解析了从人体比例研究到创意造型实现的新型设计流程,展现了设计一体化模式下创作路径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学术战略院长John Lau作报告)

· John Lau(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学术战略院长),主题:《蜕变:教育引领时尚产业知识与技能的技术进步》

John Lau在报告中指出,时尚产业正经历一场由环境责任、社会文化与经济稳定共同驱动的深刻变革。他强调,教育机构处于引领这一变革的前沿,有责任通过设定新标准、拓展合作边界来重塑产业未来。开放协作的教育新模式能够激发人才与机器的协同创造力,培育兼具传统精神与当代视野的新一代数字原生代。报告中介绍的“Metamorphosis”泛欧项目,正是伦敦时装学院与产业深度共生、共同转型的成功实践,为全球主要设计与制造中心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框架。

(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王栋主持主旨报告)

本届论坛汇聚全球智慧,凸显时尚产业在可持续、数智化、跨文化三大维度上的深刻变革。与会专家共同探索技术赋能与人文伦理的共生之道,通过产学研协同突破学科边界,构建兼具韧性、灵感与生命力的未来时尚新生态。

主旨论坛结束后,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的艺术家们以侗族大歌、琵琶弹唱等非遗表演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国祥致辞,向全球学者系统介绍了黔东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本届会议的圆满召开送上诚挚祝福,展现了文化传承与时尚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深度融合。

(黔东南州民族服饰文化展演)

第三届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的开幕,标志着全球时尚产业在科技、文化与可持续领域的协作步入新阶段。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唯有通过跨界融合与开放共创,方能构建兼具韧性、责任与美感的产业未来。

(合影留念)

本次国际会议会期三天,除开幕式和主旨论坛外,还设立“一带一路”专题论坛,“文化传承与创新”“技术创新与未来时尚”“可持续时尚教育”等平行分论坛,举办可持续时尚工作坊、可持续设计展、中日合作教育十周年回顾展、纺织科技馆和国防科技馆参观活动,通过多元形式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