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大校友

【纺大校友故事】张毅:砥砺前行,只为初心

通讯员:张雷来源:党委宣传部 校友办 阅读:发布时间:2017-11-02审稿:

张毅,1985年毕业于原武汉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现为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6工厂)董事长,武汉盛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武汉际华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曾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质量贡献奖、建国60周年武汉杰出创业领军人物。

“没有白白付出的汗水,今天流的汗一定会在未来给你回报。”从一位优秀的纺织专业学子到杰出的人才管理专家,从普通的公司集团职员到如今国内大型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的董事长,一路走来,原武汉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棉纺工程811班毕业校友张毅历经艰难却勇往直前。

学习理论,磨炼技术,收获大学学业和友情硕果

张毅是学校恢复办学后81年考入学校的学生,当时的纺大刚重建不久,稚嫩的他头脑一片空白,“说起来那时候很艰苦,学校刚修,当时没马路,我们踩着泥巴路走进学校。”张毅和他的同学们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同学间因此结下了异常深厚的情谊。“我们那时候每间宿舍有十个床位,九个人,一个床位放行李箱”。男生们上课在一起,下课了就去旁边的篮球场打球,因为学生人数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都很熟悉,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最美好的时光。“虽然说那时候很艰苦,很多事情都要自力更生,宿舍里面的管理员、维修人员之类的都没有,断电什么的都是靠我们自己,灯坏了也是我们弄,但是只要是经过那段艰苦经历的,对那一段回忆不会觉得是苦,而是很有趣。”

陪同国资委巡视组调研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要求却很严格,初学纺织专业的他渐渐地对本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那时候专业分的比较细,一年级二年级是理论基础课,从三年级开始专业课,四年级大量的时间是到工厂,跟工人在一起一待几个月,就在工厂里面上班,甚至中夜班也都一块儿,修车啊后勤啊什么都得干,那时候练的是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张毅出色的专业技术就是在学校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理论学习,他们更是有着先天的优势。“那时候学生人数不多,我们那一届三个班,纺班、织班、机电班,后来针织、印染等等逐步增加,像我那个班就是棉纺工程系,一个班30多人,一年级也就100人左右,所以我们跟老师之间的交流是很充分的。”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张毅那一辈的学生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很快就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因为学习而热爱,这也坚定了他毕业后从事纺织行业的“初心”。

回顾大学求学经历,张毅总结说:“进入大学是培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而不是一定要把你局限到以后做什么。”这句话一直被他视为人生信条,并不断鼓舞着他在职业生涯中前进,“行行出状元,如果说你能够具有修炼的秉性、坚定的意志、学习的能力,无论你在任何行业,都会成长收获。”

深耕专业,打牢基础,带领企业从艰困走向光明

毕业后,张毅顺利分配到了大型军工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6工厂,这在当时是让人羡慕的好单位。在技术岗位上张毅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干,很快就成为年轻的技术骨干,没几年又很快成为中层领导。“在我们这种老国有军工企业,历史上算是最年轻被提拔的之一。”张毅回忆说,“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打基础,有了这个经验我后来做其他的工作都心里有底,不管什么工作,我都不会怕,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认为解决不了,这都是跟基础有关系。”

东西湖生产基地奠基

时间到了21世纪之初,30多岁的张毅成为了这个国营老厂的年轻的厂长,却面临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纺织行业进入寒冬的困境。“我当厂长时,工厂变成独立核算经营,2000年的时候市场化全面展开,中国加入世贸,纺织行业之间竞争激烈,面临的困难大,碰到的问题也是很复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厂生存发展的难度大、压力大,但因为跟工厂和员工的感情深,所以我面临困难责无旁贷。”张毅回忆自己从技术到生产,从管理到职工后勤都要管,怎样让工厂起死回生,养活这么多同事和多年的老职工成为他肩上卸不下来的担子时感慨良多。

出席咸宁际华园项目开工仪式

2001年,作为企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张毅敏锐的抓住了社会企业对于现代纺织以及功能化纤维的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将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成立了现在的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新兴际华集团下属的三级国有独资公司,一家集服装制造、纺织和商贸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7年,当大量纺织同行还在重点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际华三五零六开始猛力缩减出口比例,将重心转向特种纱线的研发。因为当时国内纱线市场还在进行传统生产,比起外销的高利润,公司的发展可谓保守,不过张毅忍住了诱惑。当合伙人和公司员工还在疑惑张毅对公司市场进行变革之时,一直维持全球高产量、全球低装机量、出口高比例的纱线产业在金融危机和纺织产业政策的夹逼中迎来了发展的冬天。之后企业迅速发展,截至今日拥有员工1700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年生产各类行业制服500万套(件、条),年产特种纱线 3000多吨,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5300余万元,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职业装生产研发基地和国内一流的特种纱线生产研发基地。

出席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

经过不断地发展,如今张毅执掌的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职业装和特种纱线研发、生产基地。2016年12月份,际华国际3506三泰纺织项目在黄冈开工建设;他还利用武汉城市圈的优势,特别是抓住咸宁市旅游经济建设大发展的时机,成立武汉际华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投资45亿开展新产业战略布局投资的项目,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心怀感恩,努力工作,鼓励学子抓住机遇实现梦想

作为工科男,张毅却把生活过得很艺术。他会抽空给自己放放假,没事的时候就跑跑步、看看书。同时,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始终坚持秉性的善良,坚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要知道坚持内心的价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挺难,但坚持秉性的善良会给内心带来最持久的动力。”

际华3506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岁岁年年,大学毕业已32载,张毅校友既怀念那段岁月,也对纺大求学生涯心怀感恩。在学校的发展之路上,张毅一直与母校心连心,手挽手。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一直与母校有着紧密的合作,双方共建职业装设计研发中心、尼龙材料研发中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人才培养输送中心、国家级面料检测中心,在职业装研发和职业装智能制造领域合作紧密。明年就是母校60周年生日,张毅也充满感情和期待,“饮水思源,作为校友,我深切感谢母校的栽培,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希望母校能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际华3506与学校合作成立职业装设计研发中心

对于当前学校正在筹备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武汉纺织大学专场”活动,他表示无论是作为武汉市的一家企业,还是武汉纺织大学的一名校友,他都愿意以最大的热情和诚意参与到这一武汉城市发展战略性的创举中来。他认为,“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武汉首先把着力点放在聚才上,谋划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抓住了创新发展的关键。武汉的思路和改革创新举措,值得借鉴。”张毅还倡议,“武汉要实现中部崛起,首先需要凝聚人才,对于有相对明确目标、明确价值导向的同学来说,资智回汉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通过此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