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经纬”织就评论网,“好评”传递纺大音——武汉纺织大学第二届“经纬好评”校园网络评论大赛启动,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征集“网评作品、创意评论”等两类网络作品。这是学校深耕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评传播力的进阶探索,通过赛事搭建思想交流平台,让评论既有锐度又含温度,用“评”绘就发展画卷,用“论”彰显纺大精神。大赛将进一步厚植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凝聚起建设“美好纺大”的磅礴力量。作品征集火热进行中,诚邀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共书精彩,投稿邮箱3345132517@qq.com。
庞众望这个名字,伴随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荣光,再次叩击着无数人的心扉。那个从河北吴桥贫困家庭中走出的少年,以裸分68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如今又以卓越的品格与坚韧的意志感动中国。他的故事从不是孤勇者的传奇,而是一面照见青春与教育本质的镜子:真正的成长,从来是在困境中向阳,在收获时反哺,让个人奋斗与时代价值同频共振。
寒门不是标签,是淬炼意志的“生命课堂”
提及庞众望的成长底色,总绕不开那个满是磨难却充满爱的家: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患有精神病,自己还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命悬一线。这样的“寒门”,没有成为他等待怜悯的理由,反而成了磨砺品格的特殊课堂。他稚嫩的肩膀,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料理家务、照顾父母、利用课余时间捡拾废品……生活的磨难没有将他压垮,反而如熔炉般淬炼出他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在清贫与劳碌中,始终保持着阳光般的笑容和乐观的心态。“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庞众望在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他清贫却不潦倒,困境中不失志气,逆境中不改其乐。这些高贵的品质,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衡量的精神财富。生命的价值从不因起点的高低而定格,精神的灯塔足以照亮任何看似黑暗的征途。
贵子无关出身,是笃行求知的“信仰答卷”
如果说“寒门”是命运的底色,那么贵子则是庞众望用奋斗挥毫泼墨绘就的人生画卷。他的“贵”,绝非一纸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能完全定义,在他的故事里,这份“贵”,藏在他对知识从未动摇的敬畏里。他捡过废品,打过零工,但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他对学习的渴望从未熄灭。那张在昏暗灯光下苦读的身影,是自强不息最生动的注脚。
这份笃定,让他在质疑“读书无用论”的声音里站稳了脚跟;当有人说“寒门孩子再努力也难拼过家境好的”,他用高分成绩证明“努力从不辜负坚持”;当有人问“读博搞科研能赚多少钱”,他坦诚回应“我现在就是想努力把科研做好,不辜负妈妈‘为国家做贡献’的期许”。如今,他在精密仪器领域深耕,用专业能力诠释着贵子之贵:贵在对理想的坚守,贵在对价值的清醒,更贵在“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行动力。
反哺不是选择,是照亮他人的“善意循环”
庞众望的故事最打动人的,从不是一个人逆袭的爽感,而是“被照亮过,就去成为光”的温度。“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也那么好,我从小就感觉我们家没什么不一样的。”这种源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塑造了他健康、阳光的心态,也让他始终记得做人要懂得感恩。
在清华大学新生开学讲座上,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他回望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学弟学妹“清华足够大,可满足大家的无限可能和想象”;面对“获300万奖金并捐出"的谣言,他及时澄清“当前未因科研获得巨额奖金,若未来有能力,一定会回报社会”。这份清醒与真诚,让反哺不再是口号,而是落在实处的行动。他所践行的,正是一种“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的善良循环。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工匠之才”,更要塑造“君子之德”。
如今,庞众望早已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符号。他让我们看到,坚韧能够将生命的苦难锻造成勋章,笃学能够为平凡的脚步铺就通往星辰大海的征程,而懂得反哺与回报,则能让个人的价值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熠熠生辉。他的故事,是对每一位青年的深情呼唤:无论我们出身何处,面临怎样的境遇,都可以选择用奋斗点亮人生,用担当书写价值。
作者简介:汪伦,经济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