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第二届网评大赛作品选登 ⑭】杨冬娣:庆农民丰收节,乡村振兴著新篇

通讯员:杨冬娣来源:经济学院 宣传部 阅读:发布时间:2025-10-24审稿:刘园美

编者按:5月,“经纬”织就评论网,“好评”传递纺大音——武汉纺织大学第二届“经纬好评”校园网络评论大赛启动,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征集“网评作品、创意评论”等两类网络作品。这是学校深耕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评传播力的进阶探索,通过赛事搭建思想交流平台,让评论既有锐度又含温度,用“评”绘就发展画卷,用“论”彰显纺大精神。大赛将进一步厚植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凝聚起建设“美好纺大”的磅礴力量。作品征集火热进行中,诚邀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共书精彩,投稿邮箱3345132517@qq.com。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秋意新隆,丰收佳际,在欢声笑语中,又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已至,远眺一眼望不到底的麦田,细数颗颗饱满的“珍宝”,无一例外的,我们心中不由自主地冒出一股浓厚而深远的情愫——自豪与满足,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当耀眼的聚光灯投向广袤田野,当热烈的掌声献给亿万农民,在物质积累的同时,一种深沉的、远古的土地记忆被唤醒,一种支撑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喷薄而发。

“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装中国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饭碗关切的话语,如一湾温润的溪水流淌过我们的心间,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嘱托,如一鼎沉重坚定的古钟深深嵌扎在我们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要严格作风、效率工作。“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纵横而视,我们在农业方面已经积累了硕硕果实——粮食生产突破、科技驱动转型……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机械化率超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无人机植保、AI灌溉系统广泛应用;吉林镇赉县通过“以稻治碱”技术,实现白碱地水稻规模化种植……种种数据,无一没有展示出我们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无一没有彰显出我们先人对土地的敬畏、对自然的理解,无一没有激励着今人在回望中汲取滋养,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农民朋友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广袤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畏寒暑,春种秋收,以汗水浇灌土地,以心血培育庄稼。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我们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享受丰盛的农产品;正是有了他们的敦厚与朴实,我们才能闲坐在餐桌之前,在欢声笑语中唠着家常,吃着健康又美味的食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节将丰收的喜悦、劳动的荣光、农民的尊严推向高潮。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承载乡愁、寄托希望的精神家园;农民不仅是职业身份,更是勤劳智慧、奉献担当的崇高象征。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中,我们既要传承农耕文明的智慧,又要注入现代发展的活力,让乡村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田畴织锦,汗润千仓丰五谷;乡村焕新,智兴百业富万家。在庆祝丰收节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以丰收节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沧海桑田,锦绣河山,让我们一同砥砺前行,奋勇拼搏,携手共进,创造一个有前景的、美好的、造福于亿万人民的美丽乡村。

作者简介:杨冬娣,纺织学院纺织32401班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