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经纬”织就评论网,“好评”传递纺大音——武汉纺织大学第二届“经纬好评”校园网络评论大赛启动,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征集“网评作品、创意评论”等两类网络作品。这是学校深耕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评传播力的进阶探索,通过赛事搭建思想交流平台,让评论既有锐度又含温度,用“评”绘就发展画卷,用“论”彰显纺大精神。大赛将进一步厚植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凝聚起建设“美好纺大”的磅礴力量。作品征集火热进行中,诚邀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共书精彩,投稿邮箱3345132517@qq.com。
近日,某视频博主发起了一项街头创意写作挑战,其中一位农民工安三山大爷抽到了1957年高考作文题《我的母亲》。令人意外的是,这篇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短文,瞬间走红网络,成为现象级热点。这篇作文的爆火不仅彰显出真挚情感的强大力量,更打破了大众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认知,让我们看到平凡人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质朴文字直击心灵,真挚情感跨越鸿沟。安大爷的作文中对母亲的回忆,全是生活化的白描的文字,但是精准戳中了众多网友对亲情的共同记忆。如“母亲啊,一辈子就没闲过,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穿的永远是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这些散落的片段串联起的,才是最鲜活的生命叙事。就像此前爆火的《啥是佩奇》,同样是用最质朴的情感,讲述了一位爷爷为满足孙子心愿,努力探寻“佩奇”的故事,瞬间刷爆网络,引发全民热议。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真情实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忆起那些被忽略的温暖瞬间,感受到亲情的厚重与珍贵,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细腻文字抒发情感,打破职业刻板印象。长久以来,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农民工似乎总是与繁重的体力劳动、较低的文化水平划等号,他们的精神世界鲜少被关注。但是安三山大爷用文字证明,农民工并非只有粗糙的外表和忙碌的生计,他们同样拥有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亲情、对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思考。比如农民工陈江山在工地上演奏古筝,用音乐抒发内心的情感;农民工刘诗利在书店专注阅读,展现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让大众看到他们如同“扫地僧”般,在平凡岗位上藏着对知识、文学、艺术的热爱。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同样丰富而深邃。无论是工地上的汗水,还是书桌前的笔墨,都是对生活的真挚表达。
工暇执笔慰藉心灵,彰显平凡人的精神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逐渐遗忘了精神世界的充实。安三山身为一名农民工,即便每天面临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等活儿的间隙,他选择拿起笔,书写对母亲的思念,这是他对精神世界的一次滋养,也是对内心丰富情感的释放。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能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因为这是我们在平凡生活中找到意义与价值的关键 。
安三山的作文爆火,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的网络热点事件,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对刻板印象的反思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它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平凡人都是生活的记录者,每一段质朴的文字都可能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尊重每一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表达,让社会充满更多的温暖与理解。在追求物质文明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要为每一个人提供滋养心灵、追求梦想的土壤,让更多平凡人的精神之光得以闪耀。
作者简介:李楠,机械学院自动化12204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