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垃圾还能这么‘玩’!”这个暑假,武汉纺织大学“青春无恙”健康科普社团的生康学子们扑进社区,目标直指塑料瓶里的“隐形刺客”——微塑料!这些肉眼难辨的“小坏蛋”,早已悄然入侵土壤、水流,甚至我们的身体。带着采样袋和满心创意,他们将微塑料治理化作一场火热的“青春行动”。环保的种子,乘着夏风,在城市街巷与广袤大地播撒。
塑料“变形记”!社区兑换活动解锁环保“新玩法”
“3袋塑料瓶换1提纸巾,多塞2个矿泉水瓶,牙膏带回家!”武汉纺织大学“青春无恙”健康科普社团的成员们,在纺大社区活动室里大声吆喝着,一场聚焦微塑料治理的“塑料焕新”行动火热开场,把微塑料治理玩出了新花样。物资区日用品排排站,回收区居民“宝藏袋”堆成小山,而最热闹的当属健康区,社团成员们化身“微塑料侦探”,一边熟练地为居民测量血压,一边开启“科普模式”——“叔叔阿姨们,这些塑料瓶看着普通,要是随便扔了,分解出的微塑料能钻进土壤、水里,甚至跟着空气跑到咱们身体里……”

生动的讲解配上直观的实验演示,把微塑料从“专业术语”变成居民听得懂的“身边隐患”。家住 8栋的余阿姨乐呵道:“攒的瓶子不再是‘垃圾’,换来‘刚需’还学了知识,这事儿靠谱!”近百公斤塑料废弃物“重生”,80余件日用品完成“绿色流转”,让“变废为宝”融进社区日常,更把微塑料治理的种子,播进大家心里。
采样不追“诗与远方”,专挖“身边暗流”
社团的脚步,远不止于社区这一亩三分地。社团成员们分散在湖北、广州、湖南等地,各自在家乡附近水域采集水样与土样,深挖微塑料在“家门口”水土生态里的“潜伏”情况。这趟采样之旅,是生科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团队依托生康学院专业优势,把“实验室”搬到家乡河畔、田埂,“越熟悉的地方,越藏着容易忽略的微塑风险,得用严谨态度,摸清咱身边的‘暗流’!”成员们说着家乡话,干着专业活,用生科实验思维,为微塑料研究积累珍贵的一手数据,让“微塑料治理”从实验室课题,变成脚下实地的“青春实践课”。

从社区的趣味兑换,到多地水土样本的科研采样,“青春无恙”健康科普社团的行动始终贯穿着专业底色。同学们将大健康领域知识融入实践:讲解微塑料危害时结合人体健康分析,研究样本时运用实验思维探寻规律,让看似抽象的环保课题,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青春成长课。
未来,“青春无恙”健康科普社团将继续深耕微塑料防治,带着专业知识奔赴更多战场。无论是社区街巷的科普宣讲,还是多地水土样本的采集与研究,都将成为他们青春答卷上的生动注脚,以青春之我,守护生态健康,让微塑料治理的力量,在实践中持续闪光!
中国网: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lMLve1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