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高慧玲、易凡、李港)7月2日至4日,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智绘红图”实践团赴红安开展“数智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
红安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理论研学、技术赋能等方式,利用高校学生专业特长激活红色资源,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探索“科技+红色教育”新路径。

在红安县委党校的统筹协调下,实践团循着革命先辈足迹,先后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七里坪革命旧址群,以及王近山、秦基伟、陈锡联等将军故居和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从秦基伟上甘岭战役的铁血担当,到王近山“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豪情,再到陈锡联夜袭阳明堡的传奇历程,一个个鲜活故事让革命先辈的精神具象化、可感知,让成员们深刻理解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

活动创新采用“实践走访+ 理论解读+ 情景体验”模式,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
在七里坪镇将军红教育基地,实践团观看大型实景剧《红安永远红》,戴氏兄弟高举红旗高呼“红安永远红”的场景直击人心,让成员们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赤诚初心;在红安绣活传习所,大家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刺绣技艺,亲手制作融入五角星、红旗等元素的绣品,体悟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共生。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活化,是此次实践的鲜明特色。
在王近山、秦基伟等将军故居,实践团开展“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专项调研,走访周边村民收集口述史料,运用专业知识为革命文物建立数字档案建言献策。“我们计划构建红色资源数据库,还原历史场景,让更多人跨越时空触摸红色记忆。”实践团成员表示。

红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座故居都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据悉,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智绘红图”实践团在2024年深入太行山开展红色实践,此次来到大别山,将持续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平台”建设,用数智技术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让青春力量在传承红色文脉中绽放光彩。
湖北日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229109/3804844/0?w=1751610427000&uik=NdYhGrAO&share_plat=wechat&sec=f431bec7&contentType=5&tencentShare=1&historyba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