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汪书路)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10月29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之理”2022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在武汉纺织大学举行。来自韩国顺天乡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数十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参会方式参会,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深入研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田辉玉在欢迎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马院要“一马当先”“在马言马”,讲清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理、实践之理、逻辑之理、历史之理,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为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应有贡献。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高度肯定了论坛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这次论坛是湖北省社会科学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件大事。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态度追求真理;要坚持广阔视野,立足人类现代化历史、中国近百年现代化进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大视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要坚持创新发展,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加强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理论凝练,在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研究中体现湖北担当、发出湖北声音、彰显湖北作为。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喻立平从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生命理论、治理理念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进行了讲解。他认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与西方的海洋文明有着本质区别,要在差异中找准自己的方位。中华文明对中国的现代化治理模式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应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戴焰军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对斗争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从勇气、担当、气概、毅力等方面解读斗争精神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新时代斗争的要求,即科学判断斗争形势、分清斗争性质、把握斗争节奏、积聚斗争力量。
开幕式和主旨发言第一阶段由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艳教授主持。
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项久雨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价值超越》的主旨发言,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价值超越意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即在超越线性、单一的现代化模式中重构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价值、促进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模式;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社会生活的样态超越,即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不仅要在宏观层面关注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自身特质,还要深入到微观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推动现代化回应并关切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实现美好生活的美好社会。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提出,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叙事框架初步建构的需要。他从特征、要求、原则、重点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总结凝练,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彭庆红认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实在性、真理性、群众性、开放性等方面,而“越”则表现在跨过“界”、越过“坎”、跃过“级”、升过“境”。
金艳在闭幕式上指出,各位专家学者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之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我们更好地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和实质,启发了思维、开阔了视野。
据悉,研讨会由武汉纺织大学主办,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研究”课题组、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