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光明网〗我们如何搭乘“人工智能+”快车?解读“十五五”规划AI路线图

通讯员:史爱武来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11-20审稿:admin

今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8次明确提到“人工智能”,不仅将人工智能置于战略性、引领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还对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进行了系统部署,为未来五年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线路图”。

近期,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集成应用;交通运输部宣布“十五五”期间将落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六大创新工程……围绕“人工智能+”,各部门密集出台文件。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点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这份被业界视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顶层设计”的文件,首次明确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2027年、2030年、2035年。这不仅仅是技术演进的时间表,更是全面吹响了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号角,为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这个时间点正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的交接点,意味着人工智能发展将成为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纽带。

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这一年恰好与国家碳达峰目标同步,预示着绿色低碳与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

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这与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完全同步,人工智能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现代化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表已经明确——2027年普及、2030年融合、2035年全面智能化。三个时间节点构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行动方案,从基础普及到全面融合,最终实现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未来五年,你一定会看到:实体经济沿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层出不穷。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十五五”规划建议在延续“十四五”科技强国战略的同时,更加突出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支撑作用,要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处于集成创新和引领发展的制高点。近年来,从国务院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到各部委出台的专项支持政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在算法、算力和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更在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DeepSeek的“全球爆火”到宇树机器人的快速迭代,人工智能不仅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在产业应用层面更是整体性跃升。从制造车间的智能产线到城市的安全防线,从智慧码头的高效调度到矿山油田的远程操控,人工智能正以看得见的方式重构产业生态,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以制造业为例,通过AI赋能的智能工厂,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精准调度与质量追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农业领域,AI技术可应用于精准种植、病虫害预警等方面,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汽车产业,人工智能正推动行业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认为:“汽车产业迎来系统性重塑与产业结构跃升的重大战略机遇,不仅重塑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也推动产业生态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在重塑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柔性产线、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应用,在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跃升的同时,加快推动了核心工艺、工业软件等方面的自主突破。

“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其核心在于实现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首先是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金融、医疗、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次是引领科研范式变革,以大模型、智能计算等重构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路径;第三是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升级,在医疗、教育、社会治理等场景中提升公共服务精准性,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在政策引领下,人工智能应用正在从单一领域扩展到全局赋能。《建议》所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要求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多个环节,把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改革、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智慧城市,无论是数字化政务还是智能交通,人工智能都将深度融合并带动系统性变革。

“人工智能+”普惠社会

人工智能和我们每个人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在生活方式方面,智能助理将成为每个人的标准配置,帮助我们管理健康、财富、日程和生活。你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这些日常生活需求都能找到“AI管家”提供服务。电影中那个总搭着一块白毛巾在手上、彬彬有礼的万能管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就业方面,未来几年,围绕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的强效供给,人工智能领域将创造超2000万个新兴岗位,比如AI运维员、数据标注师等新兴职业,推动劳动力向高技能领域转移。“人机协同”将成为主流工作模式,大多数重复性工作将被AI接管,人类则专注于创造性、情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灵活办公和数字游民将成为普遍现象,无数小而美的“一人公司”或成为潮流。

此外,在教育方面,通过“智能学伴”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数字教材普及率将大大提高,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将彻底改变学习和知识获取方式。在医疗健康方面,AI辅助诊疗系统(如腾讯觅影)目标到2030年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超90%,癌症早筛准确率提升至95%(如某三甲医院引入AI病理诊断系统后,诊断时间缩短50%,准确率提高10%)。在城市治理方面,城市级数字孪生平台(如杭州“城市大脑”)实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25%、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0%。国家发改委提出,在“十五五”时期,计划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通过AI优化能源调度,降低园区碳排放30%以上,将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居家、学习、工作,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十五五”要抓住的历史机遇,也是即将开启的未来智能社会。

“十五五”规划对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产业融合等多维度系统部署,展现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定决心。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表示,“十五五”新征程即将开启,这也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普及全面提速、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全面落地,中国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为数字中国与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要让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这意味着,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的时代机遇。

现在开始拥抱人工智能,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光明网: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5-11/12/nw.D110000zhdsb_20251112_1-18.htm?div=-1

编辑:郑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