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赛前一天,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评估中心)联合校工会,组织代表我校参赛的三位选手齐聚阳光校区9号楼智慧教室开展赛前的最后一次全场景模拟,李建强、刘杰、钟蔚、常沛、汪枫、王越、郭健勇等校内专家现场把脉问诊,传授临场经验,为即将踏上赛场的青年教师们加油鼓劲。

三位参赛选手依次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专家们结合选手现场表现,针对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教态仪表等方面,以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安排合理、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板书设计合理美观、教姿教态得体大方等为标准,为选手们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选手们表示本次大赛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阅,个人不仅在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在心理上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无疑是受益匪浅的,学校给予的充分备赛准备,专家们提供的宝贵备赛建议,都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大赛中一定会大放异彩,展示武汉纺织大学青年教师的风采,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评估中心)精心组织了赛前培训,创新采用 “四阶段递进式” 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为参赛教师冲击省赛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精准施策。寒假期间,培训工作正式启动。中心根据学科特点将参赛教师科学划分为文科、理科两组,聚焦教学节段打磨与教学设计优化核心任务。通过建立 “一对一” 导师指导机制,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提升方案,助力其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学框架,筑牢备赛根基。
第二阶段:实战演练,专家把脉。4月10日至5月初开展的第二阶段培训凸显实战导向。中心特邀校内外教学名师组成权威指导团队,搭建全真模拟竞赛场景,组织参赛教师进行 20 分钟教学材料的整体打磨与优化,为高质量、高水平教学展示筑基。专家评审组从 “教学设计、内容组织、教态语言、板书设计” 四个维度进行精细化点评,尤其在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等关键领域给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推动教学能力迭代升级。
第三阶段:双线融合,精准提升。5月期间,培训采用 “线上 + 线下” 双线融合模式。线上建立“每日反馈”机制,指导教师对参赛材料进行多轮精雕细琢;线下于5月底开展48小时集中特训,集中攻克教学难点、优化竞赛策略,实现教学能力的精准突破。
第四阶段:全真模拟,淬炼精兵。6月中旬至7月8日的终极演练严格对标省赛标准,通过“模拟竞赛+专家会诊”模式,重点锤炼教师教学表现力与临场应变能力。特别增设“20学时节段随机抽取模拟+现场撰写教学反思”赛前场景强化训练,同时辅以对选手的服装搭配、模拟入场、教学走位、教态设计指导,力争全方位磨砺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代表学校参赛的教学“精兵强将”。
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四阶段培养,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周平表示:“本次培训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理念,后续中心将持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