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第二十五期“校长答疑课”开讲!徐卫林寄语管院学子跨界融合、知行合一

通讯员:陈宇凡来源:管理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4-18审稿:古江波

4月17日下午,武汉纺织大学第二十五期“校长答疑课”在阳光校区崇志楼T201报告厅举行,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热忱交流。活动由副校长、管理学院院长冯军主持,校办、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招就处、国际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管理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参加活动。现场300余名学生凝神聆听,互动环节踊跃提问,气氛热烈。

跨界求知——做“杂家”方能成“专家”

“管理学的本质是优化,而优化需要数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支撑。”徐卫林开宗明义,直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命题。他以管理学为例,强调学科交叉的必要性:“管理学充满了科学性与艺术性,扎根于人的实践和阅历。唯有成为‘杂家’,方能在专业领域行稳致远。”

徐卫林鼓励学生要构建跨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打破专业壁垒,主动“蹭课”。他认为,知识的杂化不是盲目堆砌,而是带着目标去融合。徐卫林坦言,自己求学时也曾有过焦虑,但正是广泛的阅读和实践,最终让他在科研中“柳暗花明”。

对于AI技术与管理学科的深度融合,徐卫林直言:“AI是工具,而非对手。”他提醒学生要将DeepSeek等工具作为高效学习专业知识的助推器,而非替代思考的捷径,“管理学科的艺术性在于‘人’的智慧,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

躬身实践——在“社会大学”中淬炼真知

“课堂里的知识不会直接用于工作,但实践中的感悟能让你受益终身。”徐卫林以他大学暑期在汉口粮食机械厂打工的经历为例,讲述这段“接地气”的实践如何让他认清兴趣、坚定考研决心。“正是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锤炼了我吃苦的韧性,也点燃了科研探索的激情。”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未来迷茫”问题,徐卫林开出“药方”:“与其在空想中内耗,不如在行动中破局。” 他建议学生利用寒暑假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学科竞赛。谈及“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焦虑,徐卫林鼓励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但切勿因空想出来的畏惧感停滞不前,“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大学培养的智力、韧性和综合能力,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你问我答——破解迷茫,锚定方向

“你问我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围绕考研择校、国际交流、创新创业等话题争相提问。徐卫林与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解答,以真诚解惑,以智慧明志。

“选择大于努力,但努力是选择的前提。”面对考研择校焦虑,徐卫林坦言自己在求学阶段也曾遇到与同学们类似的问题,但最终因孜孜不倦的努力如愿以偿;面对就业竞争,徐卫林呼吁学生打破“专业对口”的桎梏,摒弃“再等等、再看看”的消极情绪,积极走向社会;面对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徐卫林鼓励学生积极通过留学、研学、游学等项目开拓眼界,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锤炼创新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时间管理难题”,徐卫林表示,时间是挤出来的,“在专注学业的同时,要用好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培养兴趣、参加体育锻炼。”

活动尾声,徐卫林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寄语学子:“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困难,但只要敢想敢做,纺大人定能在时代浪潮中破局而出!”

当“跨界求知”遇见“躬身实践”,当“迷茫”被“行动”化解,徐卫林以质朴的语言与鲜活的案例,寄语广大青年学子要广泛阅读,以问题导向深耕知识;更要走出象牙塔,在社会熔炉中锻造真知,为学子们勾勒出一幅“跨界融合、知行合一”的成长蓝图。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