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在京参会。5日,徐卫林在现场听取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徐卫林在会上以“科技赋能纺织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发言。

徐卫林谈到,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重点突出、催人奋进。报告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徐卫林介绍,得益于纤维材料的快速创新,纺织产业展现出新的活力,不仅用于传统服装业,还广泛用于家居、建筑、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例如,在医疗领域,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无铅医用放射性防护服,防辐射性能超越常规含铅服装,重量只有传统铅服的三分之一左右,产业化生产后,在武汉协和和省人民等医院使用,为医生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受到用户好评。纺大正在推进的纤维编织人造血管的临床转化,将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在航天领域,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面国旗是该校用玄武岩拉丝变成超细纤维制作而成的,重量只有11.3克、不及两枚1元硬币,可以耐受太空的极端环境。该纤维正在用于开发消防服等特种服装和太空中特种制品。徐卫林说:“从子弹打不穿的防弹衣,到火焰烧不着的消防服,到可以用于风力发电叶片增强和用于大飞机增强的骨架材料,纤维材料已经是今非昔比,现代纺织产业与传统纺织产业的应用领域也是今非昔比。”
纺织产业升级,除了得益于纤维材料的快速创新之外,还得益于自动化、人工智能的进步和赋能。现在的纺纱厂到处都是自动化流水线、自动在线监测、自动接头机器手,生产速度和纱线品质更高。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制造到处可见。
“两会”期间,徐卫林与全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一起,听取、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等,就加快推动智能纺织材料深度赋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机制、加速人工血管及血管替代物产业化等方面提出建议,积极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贡献纺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