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一根丝线能带来多大可能?“经纬天下”思政大课在人民网云开讲

通讯员:施梦绮 程鹏来源:宣传部 阅读:发布时间:2024-05-22审稿:刘戈

5月21日晚7时,人民网与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教育厅、武汉纺织大学共同主办的“经纬天下”主题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客户端正式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服装学院院长陶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夏治刚,为我们生动讲述了中国纺织人自强不息、着眼应用、敢为人先的精彩故事,引导青年学子以“经纬天下”的胸怀,勇于创新,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为广大师生和网友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截至5月22日12时,该思政大课约有200万人观看。

徐卫林介绍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纺织文明的发展史和纺织科技的进步史,分享了我国第一代纺织工人郝建秀和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等一代代纺织人对工作无私奉献、对祖国一腔热忱,专啃“硬骨头”,坚持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跑出纺织创新“加速度”的故事。

徐卫林讲述了带领团队披荆斩棘、不懈试验,成功研制嫦娥五号“织物版”五星红旗的过程,实现国旗在太空极端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他说,科研团队历时八年持续攻关,才保证了国旗的航天品质。月球“织物版”国旗彰显着中国纺织的力量,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创新,也凝结着一代代纺织人的智慧。

徐卫林表示,纺织工业精神是纺织工业之魂,其矢志报国、创新卓越、协同共赢和勤劳自强的精神内涵支撑着一代代纺织人不断前行,织造美丽中国。他向广大学子寄语:“希望你们努力汲取知识,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陶辉从当代的汉服热讲述了衣冠王国、礼仪之邦的华夏服饰文明和东方审美,从国潮风感受中国时尚在世界舞台刮起的中国风和东方设计。分享了纺大师生团队将流苏、云肩、盘扣等中国元素运用到羽绒服设计,在巴黎中法时装周圈粉无数;研究生李艳君将《洛神赋图》中的服饰复刻于现世,传承文化之美;本科生陶文成辞职回乡创业,传承发展红安大布非遗文化的故事。她鼓励广大学生以服装为载体,为更好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夏治刚分享了自己团队在纺织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100%全国产化的智能纺纱标杆工厂,助力纺织行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以及自己坚持“化刚为柔”,用“石头纺织衣服”,守护百姓生命、实现绿色环保的科研经历。

纺织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环境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电气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材料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艺术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会计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管理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经济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伯明翰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

我校师生同步观看了此次思政大课,并畅谈观后感想: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夏良君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与纺织结缘是从大学开始。我当时对“纺织”二字的理解较为狭隘,只知道“衣食住行”中的“衣”就是服装,也就是纺织。但是,没想到如今“纺织”的定义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服装和家纺,更是涉及到各行各业,可谓“上天入地”。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让我深刻理解了“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纺大精神,体现了纺大师生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态度和在逆境中不断前进的动力,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我将继续在纺大精神的引领下,以新时代青年敢想敢干的蓬勃朝气去迎接挑战。

服装学院教授 钟蔚

5月21日18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准时收看了“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校长徐卫林院士从仰韶时期的麻布和丝织品到丝绸工业的蓬勃发展;从原始手工纺织到现代智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纺织业走向世界的恢宏画卷。服装学院院长陶辉以汉服为例,娓娓道来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服饰在全世界分享、共享中华文化之美的自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夏治刚从纺织材料的研发讲述拼搏奋斗的攻关历程。纺织服装的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作为纺大人,我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们要自觉承担起行业使命,厚植爱纺织爱专业情怀,涵养爱校兴校情感,做优秀纺织服饰文化的传播者,做中华服饰美的弘扬者。

服装学院教授 江学为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纺织技艺被一代代中国人不断传承与创新,书写着无尽的辉煌与艰辛。中国纺织服装人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使得纺织技艺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力量。我们敬佩在纺织技艺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坚守者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纺织服装人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有理由相信,通过纺织服装坚守者们的不断努力,能够创造出更多独具特色的纺织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加璀璨夺目。

服装学院副教授 郭海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青年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经纬天下”思政大课中,我聆听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校长;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陶辉教授以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夏治刚院长为我们讲述纺织人﹑服装人的感人故事。通过这节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作为传播服饰美的老师,我应当将传统服饰的发展与当下的审美与表演教学结合起来,运用服装表演的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重新去认识、去理解、去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纺大特色,在崇真尚美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纺织学院副教授 肖杏芳

中国纺织历史悠久,经过中国纺织人自强不息的不断努力,在如今我们既传承了纺织的传统技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不断的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技术,让纺织焕发出的璀璨生命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努力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纺织学院教师 付驰宇

从手工织布到智能织造工厂,从日常服装到“锦镧袈裟”,再到“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和火星着陆巡视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这些都是中国纺织人拼搏奋斗取得的伟大成绩。我们纺织人应不忘来时路,心怀国家,迎难而上,一步步攻破中国纺织路上的“卡脖子”难题!

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古江波

“经纬天下”思政大课给我们带来一场历史、科技与文化的盛宴,我再次领略到了纺织产业对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价值,还非常自豪的听到了来自家乡“红安大布”的传承故事,更从玄武岩变为纺织品的传奇中感受到作为纺大人的骄傲。作为学工一线的副书记,我将把这堂思政大课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动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当好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为“美好纺大”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纺织学院辅导员 余国铖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由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诗打开话题,为我们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国纺织历史和一代代纺织人不懈努力的奋斗拼搏。通过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不仅让同学们对纺织专业、纺织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例子,勉励同学们不懈奋斗、勇于挑战,成为新一代的纺织人。

纺织学院辅导员 王然

“经纬天下”思政大课为我们生动讲述了纺织人自强不息、着眼应用、敢为人先的精彩故事,“织物版”五星红旗闪耀月球,玄武岩“化刚为柔”续写传奇,特殊纤维制成的人工血管守护生命,探月逐梦的背后少不了一群牧星耕宇的追梦者。如今,这群追梦者感召着无数纺大学子以“经纬天下”的胸怀,睥睨世界和天下难题,做有家国情怀、有探索精神、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好青年。

环境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毛成兴

在“经纬天下”思政大课上,徐卫林院士和两位老师讲述了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与创新纺织技艺的艰辛历程,旁征博引、案例生动、娓娓道来,贯穿古今、对比中外,增强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也让青年学子从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作为毕业班辅导员,我将不断充实知识储备,结合工作实际做好思想引领,激励青年学子笃实求真、奋斗逐梦,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环境学院辅导员 郁星

纺织工业精神是日复一日实践中展现的“郝建秀精神”;是十七年沉淀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王栋精神”;是八年攻关飘扬在月球上那一抹永不褪色的中国红!矢志报国、创新卓越、协同共赢、勤劳自强不仅是纺织精神内涵,更是每一位纺大人的行动指南!经天纬地,传承创新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彰显时代纺织力量;作为思政育人一线的辅导员,我们更要深悟纺大精神,将“崇真尚美”的纺大元素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用心用情答好新时代育人的考卷。

电气学院辅导员 张朋龙

听取了徐卫林、陶辉、夏治刚等三位专家讲述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与创新纺织技艺的艰辛历程,尤其是徐卫林院士讲述了我国第一代纺织工人郝建秀在工作中持之以恒,不服输的劲儿,让她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细纱工作法,逐渐成为初期纺织工业战线中的一面旗帜。这同样也激励了新一代纺织人在纺织战线努力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征程。

电气学院辅导员 陈珍

通过“经纬天下”思政大课的学习,我深刻领略到中国纺织人自强不息、着眼应用、敢为人先的精彩故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蕴含其中的历史文脉、行业特色、科技攻关的内涵和精神都值得深入挖掘、提炼。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捕捉传承古老织造技艺的坚守、为织物注入高科技元素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的创新等贴近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的思政元素,再有机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学生们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

经济学院辅导员 马晓雪

“经纬天下”思政大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我国纺织业历史与现状的窗口,从纺织工人的奋斗史到科技前沿的探索,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既让人感受到了思政课的独特魅力,也拓宽了听众的视野,令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和民族自信的提升。

伯明翰学院辅导员 张潇瑞

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朴素梦想,到科技引领下的智能化、国产化飞跃,再到挑战月球极端环境的创新实践,中国纺织人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技艺,更体现了坚定的家国情怀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学工教师应当立足思政课教学主阵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内容和精神营养,将其中模范人物以及拼搏无私的奋斗精神恰当地引入课程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和铸魂价值。在培养时尚创意人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他们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余梦帆:

本次同上一堂“经纬天下”主题思政大课,让我深刻感受到在育人工作中一要以爱国主义为“经”,勇担时代使命,鼓励学生用科技报国,实现自己的价值,青年学生要坚定意志、担当有为;二要以科技创新为“纬”,锤炼过硬本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更应学以致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赋能纺织产业;三要经纬交织,打好育人组合拳,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培养新时代“四有”青年,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纺织学院2023级研究生刘东方:

徐卫林院士的演讲让我见证了从朴素梦想到科技巅峰的跨越,科技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让中国纺织业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辉。陶辉院长的讲述,让我领略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学生们用双手绣出的《洛神赋图》服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夏治刚副院长的分享,让我认识到了中国纺织行业的责任与担当。面对挑战,他们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以他们为榜样,让青春在拼搏中闪闪发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级研究生夏之虎:

徐院士、陶老师,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经纬未来的蓝图,在承担着纺织业发展重任的使命驱动下,制造出“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和火星着陆巡视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等世界尖端成果,让我们倍感自豪。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我们要传承发扬好身边的科学家精神,全面客观分析困难的本质和根源,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办法,锤炼韧性和耐心,坚持化刚为柔,制成我们自己的“锦襕袈裟”。

纺织学院纺织12310班 严若熙

今天有幸观看了“经纬天下”思政大课堂。看完之后,我感受颇深,深切体会到了我国纺织领域的悠久历史以及如今的发展和进步。“经”和“纬”不仅仅是纺织原料中的横丝和纵丝,更是传统纺织工艺与现代科技技术的交织与融合,身为中国新时代的纺织人,我们要深刻了解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发展,努力汲取知识,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我国的纺织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要勇于创新挑战,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满足人民更美好的生活需求,服务于社会和国家,成为新一代饱含国家情怀,拥有探索精神的中国纺织人。

纺织学院轻化12303班 郑豪

中国纺织织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原材料和纺织技艺的研究与创新从未停止。时代变迁,中国传统织造业在时代挑战中浴火重生。看今朝,当代纺织人把中国元素运用到时装设计上,五彩华服登上世界舞台;奥运健儿身着“龙”字号运动服登上冠军领奖台;年轻纺织人走进乡村,传承红安大布非遗技艺;实验室中,纺织人艰苦攻关,使中国纺纱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武汉纺织大学科研团队历经八年岁月,终让五星红旗飘荡在月球之上。一代代纺织人的不懈奋斗正如这蔚蓝星球上的经纬两线,又如织物上纵横交织的丝线,共同织就了中国纺织波澜壮阔的美好画卷。

电气学院电信12302班 曹庆征

观纺织历史,品纺织精神。中国纺织人的拼搏历史令人动容,一代代中国纺织人一路上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不仅仅让中国纺织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也让世界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纺织强国。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汲取知识,立足于社会需求,勇于创新挑战,勇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秉承纺织前辈们的纺织工业精神,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学院材料类12304班 张思怡

通过观看“经纬天下”思政大课,我学习到了中国丝绸从古至今的发展之路,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在中国纺织事业在全世界位列前茅,其中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和科研创新。徐校长所提出,嫦娥五号所携带的国旗由我校科研团队攻研八年之久才制造出来。这面国旗在真空中,高温差等恶劣环境中仍能稳定存在不褪色。对此我深有感慨,科学家们日夜兼程攻研科学难题,才能让我国纺织业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这次讲座让我更加坚信,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我作为一名材料系学生,也应该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为我国材料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学院2316班 文曼丽

通过观看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老师们将中国纺织故事在我们面前生动展现。经过一代代纺织人的不懈奋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制造国和出口国。同样,我们学校许多师生在纺织行业废寝忘食地研究,嫦娥五号“月面红旗”凝聚着我校师生的心血,从传统服饰到宇航服、从纱线到人造血管都展现了我校的科研成果。观看完后我深受鼓舞,这样的科研精神,值得我深刻学习和领悟,我要在学术研究中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经济学院金融12301班 靳银银

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今天的思政课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三位老师的授课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纺织”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古有“丝绸之路”,今有“月面国旗”,纺织技术传承了一千多年。我们要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从中汲取不畏艰险,勇于探险,开拓创新的精神。青春正好,青春是生命源泉迸发的朝气,青春意味着勇气泉涌,超越惶恐,敢试敢闯。作为武汉纺织大学的你我他,也要努力学习,奋斗青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环境学院环科12202班 李帅

一丝一缕编织经纬,一言一行造福天下。从冬奥会残奥会到月球表面国旗,再到国际时装周,纺大科研人们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全身心投入纺织技术的伟大事业中,以“把科研做在生产第一线,把论文写在企业车间里,把技术融入产品质量提升中”的团队共识打破技术垄断,其中所彰显的,便是“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纺大精神,熠熠生辉、经久不衰。作为一名纺大环境专业学生,我要矢志以专业的力量,给祖国的壮美山河披上绿色的华服!

会计学院CMA12301班 陈怡璇

今天聆听“经纬天下”思政大课,徐卫林校长为我们讲述中国人传承与创新纺织技艺的艰辛历程,陶辉院长为我们讲述服装与文化发展,夏治刚院长讲述了现代纺织事业等。多方面展现中国创新奋斗精神,鼓舞我辈年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从这堂课中我汲取到了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奋进力量。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应当以纺织技艺和服装产业为榜样,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12301班 曹汝钒

这次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立志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明白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包容的心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今后我将把所学所悟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伯明翰学院视传62203班 杨小羽

这堂思政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我们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将思政课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如同纺织工人那样,精心编织着每一根丝线,力求做到尽善尽美。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勇于挑战自我,正如经纬线交织在一起,才能编织出坚韧而结实的布匹。同时,我们更应当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去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堂思政大课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在经纬交织的人生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武汉纺织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盟单位师生观看了“经纬天下”思政大课,也发来了热议感想: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院教师苏莎:在这堂思政大课上,三位老师分别围绕从丝线经纬看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助力千年华服“青春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锦襕袈裟”等展开分享,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史、中国纺织人创新探索精神以及中国纺织技术的突破与革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这堂课对于之后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深受启发。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也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争取为党和国家培育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七年级5 陈飞扬: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经纬天下”思政大课。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为我们介绍纺织的由来及纺织人的成功之路,心系祖国的王栋教授放弃美国知名企业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国,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故事,以及武汉纺织大学经多年研究,制作出“织物版”五星红旗的历程;陶辉院长为我们介绍了设计师叶锦添为我国奥运设计的“气沉丹田”运动服和红安大布的非遗传承人——陶文成;夏治刚教授为我们讲述他的团队用玄武岩制作的消防服曲折的过程。纺织技术推动了我国的发展,纺织不仅织起美丽的图案,更织出了中国一代代人民的精神,我为我国技术发展感到自豪,我们要汲取知识,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付妮:经纬天下”思政大课生动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传承技艺,着眼应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祖先们手口相传、代代守护的古老技艺,在中国科技工作者手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他们以迎难而上,决不服输的精神,为国家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掌握了一项又一项核心技术。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们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助力青年学生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争先。

段店中学七年级三班 刘语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系缫丝和进行丝绸访织造的国家。我国纺织行业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每项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团队成员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努力。纺织工业精神是纺织工业之魂,如今,中国的纺织产业已占全球的总量5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蒲团中学八年级1 姜向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就出现了纺织技艺,从古时手工织布纺纱到如今机器代替传统手工,中国纺织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最早的纺织雏形出现在原始先民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纺织业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并通过两路传播到世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听了徐院士的课,我感受到中国一代又一代纺织人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为我国的纺织走出国门而感到骄傲。

临江中心小学五年级1 霍尹章妮:观看了武汉纺织大学的“经纬天下”思政课,我深受启发。课程不仅介绍了纺织的知识,更让我明白了“经纬”二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像织布一样,将每一根经纬线紧密交织,才能织出美好的未来。这次学习让我明白要更加珍惜在校的时光,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庙小学学生季媛:观看了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让我们深深学习领略了武汉纺织大学科技突破和科研成就。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100% 全国产化智能纺织标杆工厂,研制出能在月球表面极端环境中不串色,不褪色,嫦娥五号纺织版“五星红旗”。作为学生的我们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努力汲取知识,立足于社会需求,勇于创新挑战,勇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感想敢为、让青春在服务人民的美好生活中绽放出耀眼的青春光芒!

华容小学六(2)陈思雅:“经纬天下”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本次思政课由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服装学院院长陶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夏治刚共同讲述,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中国纺织人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信仰。作为一名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要求自己打好基础,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