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武汉纺织大学“传统棉纺织产品设计开发传承人研修班”顺利开班。该项目属于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任务,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实施。湖北省文旅厅非遗处相关领导、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傅欣出席开幕式,枣阳粗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大友、红安大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钟先梅、华容土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倪珍云、湖北省汉绣协会会长陈慧,我校服装学院、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科发院负责人,全体参训学员及纺大非遗团队师生参加开班仪式。会议由非遗中心主任、项目负责人叶洪光主持。



傅欣向参训的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近几年在文化教育和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叶洪光介绍了本期研修班实施政策背景,研培目标,招生情况,课程设置及授课师资。国家级非遗项目枣阳粗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大友分享了其创办的百布堂手工家纺企业与各院校产研合作科技创新经验。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宏复研究员作为教师代表寄语研修班学员切实提高技艺,用好非遗研培成果,将所学带回基层,让更多的传承人和从业者受益。学员代表枣阳粗布第五代传承人刘倩发言表示将珍惜此次机会,认真学习,希望通过培训打开纺织非遗创新的新思路,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传统棉纺织产品,实现非遗价值。省文旅厅非遗处相关领导对研修班开班表示祝贺,并强调了疫情期间的管理要求。在开班仪式上为学员做了题为《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与责任》讲座,详细讲解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要求与程序,代表性传承人享有的权利,以及应尽的责任义务。强调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守正创新、科技应用、跨界融合以及产业对接。


本期研修班立足国家战略,通过不同的纺织手工技艺的交流和融合,新型纺织材料的利用和植入,培训学员创新设计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传统棉纺织产品,在传承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传统纺织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产品带动地方就业脱贫和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