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殷先泽:科研过程中每个环节必须严谨

通讯员:大通社学生记者 高子渊来源:宣传部 科技处 阅读:发布时间:2021-06-21审稿:admin

今年5月,学校召开科技创新大会,隆重表彰2020年度科研标兵和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获奖人员。近期,宣传部、科技处组织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对科研标兵就其学术经历、研究领域、科研成果及下一步研究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纺·谈》栏目本期推出前沿探索标兵、材料学院殷先泽教授专访。

记者:请介绍下您在学校科技创新大会上获奖项目的研究内容及应用方向?

殷先泽:将无机和有机纳米填料分散到聚合物中是提高聚合物的机械、电学、光学和传质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纳米填料表面性质与聚合物性质的不匹配,容易导致纳米颗粒在高分子基质中分散度下降,甚至产生聚集。这一现象正是限制复合材料性能发挥的主要瓶颈之一。我们团队近十年开发了一系列液化无机纳米粒子和粘弹性可控的多糖高分子流体,并由此实现了无机纳米颗粒在不同高分子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并降低了熔融纺丝加工的粘度;系统研究了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基团与不同极性高分子基体界面相互作用力,阐明了液化纳米粒子对高分子加工降粘机制,建立了液化纳米粒子调控高分子力学性能的物理模型;该系列工作有望在自润滑,抗静电,油水分离膜及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记者:可以帮我们科普一下您所从事的学术领域当前的基本情况吗?

殷先泽:众所周知,多糖类生物高分子来源丰富,绿色环保,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生物降解性和抗菌活性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食品包装、染料吸收等方面,是目前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领域最有前景的热点之一。但是多糖聚合物分子链呈现半刚性,分子链之间具有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成型加工存在低浓高粘,纺丝消耗溶剂,溶解困难,加工成型高温易分解,制备工艺不环保等问题,如何发展环保型高浓低黏制备工艺,仍是国际关注的热点。经过近十年研究,我们已经将液化纳米粒子技术拓展到制备液化天然多糖高分子流体,实现无溶剂下多糖高分子呈现液体流动性,降低了多糖高分子加工粘度,提高了耐热性,解决了多糖高分子低浓高粘、难以高温加工的关键问题。目前发表相关论文5篇,授权专利2项,转让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记者:科研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突破瓶颈、克服困难的呢?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呢?

殷先泽:科研是一个老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途径,在研究过程中经常突发灵感,想到一个好的点子,然后去实施的时候发现无法做出来,特别是反复去做实验后,结果都不理想,心里就有很大挫败感,压力也大,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我通常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休息下,或者看一部幽默剧排解压力或跟同行交流,缓解焦虑的情绪。我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对方实验室一个博士生要求我经过实验室培训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首先我是通过2次实验室考试才通过考核,进入实验室后第一件事情是洗烧杯,我以为洗烧杯是很简单一件事,后来洗了很多遍,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说我不合格,并且亲自示范了一遍,洗一个合格烧杯我整整花了半个多小时,从那我知道科研过程中每个环节必须严谨,不能偷工减料,这样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记者:您目前研究的方向是否存在学科交叉?又是如何实现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呢?

殷先泽: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材料与医学、环境领域进行学科交叉。依托纺大环境学院在水处理领域的优势学科,我们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纤维分离膜的科学研究,充分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特点,进行学术交流,很多新想法就是从其他学科获取的,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记者:学校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创意制造、效益制造”方面取得更好成绩,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实力做出更大贡献,请结合您的学科归属,谈谈您下一步的科研方向及规划?

殷先泽:当今的国际环境给环境友好型材料带来了巨大的机会,随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提出和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将朝着资源利用合理化、减少环境污染的方向发展。为了应对新形势下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以环境友好生物质降解环保材料。我们团队以液化纳米粒子和多糖高分子黏度调控为主要手段,发展环保型高浓降黏制备工艺,建立天然高分子高效成型加工新方法。该策略有望推广到其他生物多糖的高效加工中,对制备具有优良特性的天然多糖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请您谈谈对未来学生的寄语?

殷先泽:因为年轻,所以未来有无限可能,刚入校的学生,不管选择什么专业,记住只有对这个专业付出了努力,才会爱上这个专业,不忍舍弃这个专业,当你迷茫的时候,记住努力学习就是破除迷茫最好的途径,把每门功课基础打牢,你才会在后面人生有选择的机会。

个人简介:

殷先泽,1983年生,博士,教授,硕导,阳光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9月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6.2-2017.2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12年9月受聘于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12月晋升教授。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和企业项目10余项。主要开展:(1)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流变学;(2)无机纳米类流体和多糖高分子类流体制备及功能纤维应用研究。迄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Polymer、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Rhe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204次,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转让3项,曾担任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期刊客座编辑,阳光学者青年拔尖人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