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湖北省2020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工作会议在汉召开,会议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模式。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刘仁樵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直部门、省属高校等126家一级预算单位国有资产负责同志参加现场会议,各市(州)县财政局在当地参加视频会议。我校作为4所先进单位之一在大会作典型发言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罗锦银代表我校作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肯定和会议代表好评。

罗锦银以《运用“系统思维”,加强资产管理》为主题作了典型发言,他介绍,学校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要求,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资产生命周期为主线,按照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构建了“123456”大资产管理体系,健全了资产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统筹、归口、分类、绩效”的工作方法。

一是加强统筹,运用“统筹思维”,在“统筹什么、如何统筹、有何效果”上下功夫。“全面统筹”学校各类资产,“全局统筹”盘活多校区办学资源。“局部统筹”学院、学科资源,“共享统筹”大型仪器设备和分析测试类设备,实现了多校区资源的定位和落位,资产的精准到位。运用系统管理方法,不断完善“123456”大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线上信息管理与线下管理体制的统一。
二是明确归口,健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资产管理体系。明确了10个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边界,配齐了53个三级使用部门的兼职资产管理员,将全校29亿的资产明确到每个房间、每个人,资产管理实现了由原来的“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向以人为中心的“账、卡、物、人、空间五相符”转变。以“项目库”建设为抓手,以预算为引导,科学筹划资产配置,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抓共享、显特色、上水平”的原则,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按照三年项目库滚动建设要求,严格项目入库出库,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三是注重分类,根据资产的属性和资产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对各类进行分类管理,坚持“严格控制办公资产、全力保障教学资产、科学配置科研资产、严管出租出借资产、倒逼资产开放共享”的原则,做到“物尽其用”。按照资产管理过程,严格规范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管理,细化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要求,在科学规划、优化配置、严格验收、规范入库、规范使用、依规报废处置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资产完好率、维护保养、优化调配,延长资产的生命周期。严格资产验收,避免资产生命“先天不足”。
四是强化绩效,推行“像管理财务一样管理资产”的工作理念,强调“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和无绩效不预算的管理要求,强化绩效嵌入到资产全生命周期中,加强过程管理。将资产管理纳入学校经济活动内控管理体系中,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加强资产管理,强化服务的专业性,通过系统的开发和升级,再造流程、优化审批,以专业化、信息化、便捷化的办法实现资产管理线上线下的统一和联动。